2023年6月3日,皇冠国际体育app第43期“启真明智”读书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。本次读书会由学院齐承水老师主持,东北大学姜耀东老师、温州大学张海波老师与硕博同学们一起阅读了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。
殷钥铂和吴思怡同学代表第一组进行了句读,并且就费尔巴哈的感性论是必然陷入困境的感性论提出了问题,他的困境到底在什么地方?姜耀东老师认为这应当放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中去理解,马克思此时的任务是对以往的哲学家做一个清算,最值得批判的就是费尔巴哈,因为他向前迈了一步,也就是感性认识。当然这也是他的困境,因为他看到了人,但是只看到了人的爱、友情、抽象的感性认识等等,没看到人的基础,没看到问题的实质,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要关注的是现实的生产关系。张海波老师补充到,费尔巴哈的确关注到了感性世界,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“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,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,是历史的产物,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”,因此他眼中的人仅仅停留在理论领域和直观领域,实际上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。
第二组李炫莹同学从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的写作史角度向老师请教:在读书过程中有了解到了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成史的研究,有以下几种说法:季刊原稿说,认为分为一、二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当初是为季刊而撰写的、笔录口述说、恩格斯主导说等等。老师更倾向于哪一种?姜老师认为这个问题非常新颖,但是着眼点更多的应该放在阐发的核心观点以及前后著作的联系上,才能观照现实,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比如挖掘出经济发展、就业困境、意识形态建设等宝贵资源;同时我们应该对某些争议有正确认识,很多东西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完成的,如果刻意要将二者分开,比较谁更重要,那是值得警惕的。张海波老师也认同姜老师的看法,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很模糊的,两人的思想本身就存在不谋而合之处,合作之后可能轮流写,可能一人口述一人记录,这些都是很难探讨的清楚的东西,我们更多的应该聚焦于它的核心唯物史观的阐发路径。毕慧同学就民族性消解提出了自己的疑惑,民族性的消解是否会影响到民族国家?齐承水老师指出,在共产主义社会民族的发展是一种平等的存在和发展,消解的其实是差异性,是摩擦、掠夺和战争,世界历史在这里进入了全新的阶段。姜老师认为马克思在这里讲民族史走向世界史其实是一种预设,预设中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民族国家最终会消失。但是目前来看,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发展中让人民有美好的生活,不能固定的呆板的去看待共产主义,因为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只是方法而不是教条。张海波老师补充到,民族国家的消亡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,我们不能带有太理想化的色彩去看待,应当关注其现实维度,也就是说干某件事情如果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,为了大多数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,那么这一贡献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,共产主义就在脚下。
本次读书会非常感谢全体同学的认真准备以及各位老师的悉心解惑,我们对其中的重点问题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,收获颇丰,下次读书会我们将继续句读剩余文本。
图文:顿昱璇
审核:李 刚